
个人简介
李成明,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挂职);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教育部数字经济专业虚拟教研室(全国唯一)秘书长;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培养博士。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项目十余项。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统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改革》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通讯作者在SCI/SSCI中科院分区Top期刊发表14篇;2篇国际期刊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全球前1‰),9篇国际期刊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全球前1%),6篇国内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被评为2024年度知网中国高被引学者(理论经济学领域,全国前1%);相关成果获得数字经济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学术会议优秀论文、ESG学术会议最佳论文一等奖、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等奖项;相关观点刊登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贵州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等。出版《数字经济、结构转型与包容性增长》《储能产业生态体系与发展前景》等学术专著;多篇咨政建议获得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采纳。此外,兼任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与创业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等;担任《Carbon Footprints》《技术经济》等期刊青年编委;同时,担任Research Policy、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Applied Economics、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科学学研究、经济科学等数十本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育背景
2017.09-2021.0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19.09-2020.09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4.09-2017.07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技术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
2010.09-2014.07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辅修)
2010.09-2014.07 吉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5.06至今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挂职)
2022.12至今 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021.09至今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首届数字经济实验班班主任兼辅导员(2021.09-2025.06)、副教授(2025.01)、数字经济系系主任(2025.05)
研究领域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货币金融、绿色增长、中国式现代化、AI for Sustainability
讲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发展经济学(合上)
硕士生课程:人工智能经济学、数字创新创业(合上)、量化投资(合上)
本科生课程:数字经济概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
科研成果
(一)部分论文与著作
【英文期刊文章】
[23]《Impact of digital greening synergistic transformation on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2025. (通讯作者,SSCI Q1,Nature旗下子刊, IF=3.7)
[22]《How green bonds exert a demonstration effect on firms within the same region》,《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5.(第一作者,SSCI Q1,IF=7.9)
[21]《Green Finance for Green Land: Coupling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ystems through Financial Innovation》,《Systems》, 2025. (通讯作者,SSCI Q2, IF=2.3)
[20]《Digitalization and the “Too Big to Fail” Dilemma: Mechanisms and asymmetric effects of banks’ fintech innov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2024. (第一作者,SSCI Q1,ABS 2星, IF=4.8)
[19]《Assessing the effect of urba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n green innovation: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2024. (第一作者,SSCI Q1,Nature旗下子刊, IF=3.5,ESI高被引论文)
[18]《ESG rating divergenc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24.(第一作者,SSCI Q2, IF=1.2)
[17]《The impact of urban digital platforms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2024.(共同一作,SSCI Q1, IF=18.1)
[16]《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resource misallocation in enterpris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 (第一作者,中科院SCI Q1, IF=11.1, ESI高被引论文)
[15]《Underdog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digital era: The effect of digital servitization on househol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Heliyon》,2024. (第一作者,SSCI Q2, IF=4)
[14]《Digital finance and enterprise financing constrain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 (第一作者,SSCI Q1,ABS 3星, IF=11.3, 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
[13]《Digitalization generates equality?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labor share in China》,《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 (第一作者,SSCI Q1,ABS 3星, IF=11.3, ESI高被引论文)
[12]《The impact of smart cities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Resources Policy》, 2023. (第一作者,SSCI Q1, IF=10.2, ESI高被引论文)
[11]《Low-carbon strategy,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 (第一作者,SCI Q1, IF=11.1)
[10]《Medical Insurance, Health Risks, and 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3. (第一作者,SSCI Q1, IF=5.2)
[9]《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Resources Policy》, 2023. (第一作者,SSCI Q1, IF=10.2, 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
[8]《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roadband China Policy》,《Systems》, 2023. (通讯作者,SSCI Q2, IF=2.3)
[7]《How doe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break the resource curse of cities?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Resources Policy》, 2023. (共同一作,SSCI Q1, IF=10.2)
[6]《Digital Transformation, Firm Boundaries, and Market Power: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Systems》, 2023. (通讯作者,SSCI Q2, IF=2.3)
[5]《The impact of urb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Resources Policy》, 2023. (共同一作,SSCI Q1, IF=10.2, ESI高被引论文)
[4]《Does China's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the digital industry》,《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2023. (共同一作,SSCI, Q1, IF=11.2, ESI高被引论文)
[3]《Does the bank's FinTech innovation reduce its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China's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2022. (第一作者,SSCI Q1, IF=11.2)
[2]《The effect of big data-based digital payments on household healthcare expenditure》,《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第一作者,SSCI Q1, IF=6.461)
[1]《China's transportation sect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EBM DEA model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and spatial Durbin model》,《Energy》, 2022. (SSCI Q1, IF=9, ESI高被引论文)
【中文期刊文章】
[30]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如何促进中国与伙伴国的产业转移?》,《国际贸易》,2025年第1期。(CSSCI)
[29] 《农村电子商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2024年第8期。(通讯作者,核心期刊)
[28] 《 企业ESG责任履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了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年第8期。(第一作者,CSSCI)
[27] 《“双支柱”调控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CoVaR模型和异质性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24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26] 《精准扶贫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主观福利——基于“建档立卡”微观数据的检验》,《学术交流》,2024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25] 《 民族地区数字生活提升家庭幸福感了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通讯作者,CSSCI)
[24]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来自银行业的证据》,《经济科学》,202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
[23] 《资本市场开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了吗:基于准自然实验和文本分析方法》,《统计研究》,2023年第8期。(第一作者,CSSCI)
[22] 《人工智能时代劳教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意涵》,《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CSSCI)
[21] 《城市智能化、居民劳动供给与包容性就业: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第3期。(第一作者,CSSCI)
[20] 《 数字金融双重属性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多维减贫视角》,《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4期。(第一作者)
[19] 《数字基础设施、家庭多维减贫与共同富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第一作者,CSSCI)
[18] 《党的百年科技创新理论探索历程、实践经验与新时代政策导向》,《理论学刊》,2022年第5期。(通讯作者,CSSCI)
[17] 《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财经研究》,2022年第9期。(通讯作者,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2023年第2期《创新政策与管理》全文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2期转摘。
[16] 《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6期。(通讯作者,CSSCI)
[15] 《资本市场开放与产业政策有效性——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产业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CSSCI)
[14]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6期。(通讯作者,CSSCI)
[1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路径选择》,《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第11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2022年第4期《金融与保险》全文转载。
[1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改革》,2021年第10期。(通讯作者,CSSCI)
[11]《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干预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8期。(通讯作者,CSSCI)
[10]《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逻辑和政策导向》,《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8期。(通讯作者,CSSCI)
[9]《产业集聚有助于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吗?》,《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7期。(通讯作者,CSSCI)
[8]《全球失衡与再平衡:特征、动因与应对》,《国外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年第3期《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
[7]《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逻辑阐释与政策走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年第1期《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本文被评为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2017-2021)。
[6]《生产网络与企业并购:一个行业关联度的研究视角》,《宏观质量研究》,2019年第4期。(通讯作者,CSSCI)
[5]《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历程、基本经验与政策取向》,《改革》,2019年第10期。(通讯作者,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0年第1期《经济史》全文转载。
[4]《农户异质性、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第一作者,CSSCI)
[3]《政府干预、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第6期。(通讯作者,中文核心)
[2]《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历程及其战略取向》,《改革》,2018年第9期。(CSSCI)——本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地方政府干预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分税制的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CSSCI)
【报刊媒体】
[9] 李成明:《善于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学习时报》,2025年01月10日第1版.
[8] 董志勇,李成明:《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光明日报(理论版)》,2024-03-05(A14)
[7] 李成明:《紧握发展机遇 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贵州日报》,2022-03-025(A02).
[6] 董志勇,李成明:《四措并举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考报(理论版)》,2022-01-04(A07).
[5] 李成明:《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金融时报》,2021年01月01日(006).
[4] 李成明:《打造“首都样板”!北京临空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 ,光明网,2024年8月15. 链接:https://economy.gmw.cn/2024-08/15/content_37500754.htm
[3] 李成明:《专家解读|“预期管理”思路得到延续,存量政策仍是重点聚焦》,大众日报,2025年4月29.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738220411831897&wfr=spider&for=pc
[2] 李成明:《小而精的制造企业借助全域兴趣电商平台获得销售渠道,实现盈利》,中国经营报,2023年11月16日。链接: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237051265
[1] 李成明:《短视频、直播助力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市场总福利》,第一财经,2022年8月10日。链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1501630.html
【专著编著】
[6] 《数字经济、结构转型与包容性增长》,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独著)
[5] 《储能产业生态体系与发展前景》,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4。(合著)
[4] 《读懂中国经济:稳中求进》(黄群慧 主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参编、文章收录)
[3] 《中国道路与人口老龄化》(厉以宁 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参编、文章收录)
[2] 《中国道路与农民工创业》(厉以宁 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参编、文章收录)
[1] 《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厉以宁 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参编、文章收录)
(二)主持或参与项目情况
【纵向课题】
[10] 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并购效应研究:作用机理、绩效评估与政策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2403269),2024,课题主持人。
[9]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外译项目(23WJLB004),2023,课题主持人。
[8] 北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数字化路径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JJC014),2024,课题主持人。
[7]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25年度学院层面有组织科研项目,2025,课题主持人。
[6] 数字经济课程群教学创新的数智化路径研究,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专项“数智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实践”建设项目,2025,课题主持人。
[5]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2022,课题主持人。
[4]新质生产力引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4BMZ025),2024,课题组成员。
[3]数字乡村建设的北京实践及优化路径研究,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2LLLJB033),2022.11.16,课题组成员。
[2] 环境规制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19CJY028),2018,课题组成员。
[1] 新结构视角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课题(2018M630001),2017,课题组成员。
【横向课题】
[5] 储能产业生态体系与投资前景报告,丝路振兴基金委托课题,2022,课题主持人。
[4] 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选择,农业农村部委托课题,2021,课题主持人。
[3] 社会化气象观测投资政策研究,中国气象局委托课题,2021,课题组成员。
[2] 技术创新协作模式与利益机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课题,2021,课题组成员。
[1] “十四五”时期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研究,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2019,课题组成员、联络人。
学生培养
(一)研究生培养
截至2025年7月,累积指导17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学生在读期间有5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获得学业特等奖学金(国奖人数与特奖人数获奖占比约60%),3人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8人获得学业二等奖学金,8人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奖学金获得率超90%。其中,6人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获得北京市优毕人数占比超35%),13人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获得校优毕人数占比超75%),1人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在毕业去向方面,6位学生分别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市直机关等单位工作,服务社会;12位(其中1位是在职定向生)学生分别到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读博深造(硕士研究生的博士深造率超过70%)。
(二)本科生培养
2021年至2025年担任首届数字经济实验班班主任兼辅导员,部分毕业生分别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到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开放银行、深信服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此外,指导本科生团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十余项,其中2024年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亚军),创造了学校在该赛道的历史最好成绩。获评“2024年度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班导师”。
联系方式
邮箱:lichengmingpku@163.com或202101033@m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