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对外合作 >> 国内合作 >> 院校友会 >> 正文

李力:扎根西域雪域高原,无悔美丽青春

[作者]: [发布人]:吴希宾 [发表时间]:2019-12-18 [来源]: [浏览次数]:

李力,男,1986年6月生,陕西人,2004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08年在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以后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赴西藏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预算编审中心)工作,任主任科员。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李力的家乡在陕西汉阴,一座位于陕南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县城,他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时光。那时候,他的家乡一直流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格言,而父母常常也用自身求学奋斗的艰辛历程鼓舞鞭策他。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李力从小便坚忍不拔、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校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在“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浓厚氛围影响下,本科求学过程中,他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对理论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本科毕业后,李力继续考取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他一方面热心于校园活动,先后担任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宣传外联部长、研究生会副主席等职务,组织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另一方面,加强了本专业的重点研究,在各类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在《中国民族报》《中央民族大学校报》等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向农村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何做好民族地区村庄调研工作》《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中平村的实地调研》等文章,参与编写了《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中平村调查》《中国城市经济研究概观》等书籍,理论功底和科研思维得到进一步夯实。由于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绩,李力在研究生毕业时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

李力认同母校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即充分尊重别人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中央民族大学这样各民族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中,要让形态各异的美共生共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时,他也特别感激他所在的经济学院的各位老师对他求学成长的关心关怀,尤其是经济学院的李澜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尊重自己的思考、给予了悉心指导,而且在生活成长中同样无私帮助。因此,中央民族大学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回忆常常萦绕于心,每每想起母校的这些老师、同学,心里总是暖暖的。

坚定信念初心不改 扎根雪域勇挑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7年的大学求学生涯结束,李力放弃了陕西汽车集团、华能风电等大型企业的工作岗位,放弃了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相对优越的环境,放弃了同父母亲友相守的日子,无怨无悔选择来到祖国边疆——西藏,扑下身子、勤勉工作、追逐理想。

赴西藏工作不是简单的去游览神山圣湖、蓝天白云、名胜古迹,而是建设边疆、服务基层、追梦寻梦,真正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原含氧量比内地省区低,紫外线较强,冬季寒冷干燥,初到拉萨,高原反应必不可少。但在西藏,不深入基层一线、不到田间牧场,就难以了解群众心中所期所盼,更难以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1年刚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三个月,李力就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被派往海拔4300米的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普当乡娘热村,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同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农牧民宣讲员,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发展基层党员,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带领村民植树绿化,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开展“家电维修请上门”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家电维修困难等问题。村里的冬日寒风呼啸,白天用牛粪炉子煮饭,晚上用其取暖,自己上房顶安装电视天线,和农牧民群众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

半年的驻村工作结束后,李力又先后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工作,加班加点、夙兴夜寐,掌握了秘书工作办文、办会、办事基本要点,参与起草了众多大型文稿、领导讲话等材料,参与研究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十四五”期间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建议等重要工作,学习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基本程序,对网络、新媒体宣传有了基本认识,对中央赋予西藏特殊财政体制及财政预算管理等财政业务实践工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业务能力精干,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中,李力还不忘抽出时间读书学习,先后在西藏日报、《新西藏》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关键要选优配强班子》《对加强和改进西藏村级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推进西藏财政信息迈上新台阶》等理论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论述对李力影响很大。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当前,西藏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接续永久奋斗的好传统,继承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扎根雪域高原、立足本职岗位,为西藏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凝聚起必胜信心和磅礴力量。

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使李力退却。他认为,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相比较自然条件恶劣,人才资源匮乏,市场主体弱小,自然灾害频发,生产要素稀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源禀赋优势不强,但是这些现实存在的困难不应该成为西藏被遗忘的理由,反之更应该成为去为这里奉献自我、贡献力量的原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良好、局势稳定、边防巩固的良好发展稳定态势。李力希望学弟学妹也能够积极投身到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济学院张兴无老师寄语

李力在民大本硕连读7年,有着深深的民大情结。正是,“魏公街上客,民大校园人”。我是李力读研期间的班主任。在我的印象里,李力是一个很阳光的大男孩,人缘好,情商高,懂得团结同学;他的写作能力非常好,口才棒,歌也唱得好,称得上多才多艺。李力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参加了学校西部实践社,任实践部部长,积极宣传西部、服务西部,为自己日后投身国家西部建设结了一份“善缘”。读研期间,李力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和其他奖项。

李力毕业后一直和我有联系,在工作中一直坚持读书,让我从学校给他寄书,担心自己工作忙读书少会落伍。他自我要求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是他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佳绩的一大原因。李力同学扎根西藏,深入基层,不可或缺的就是奉献精神。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他给我说过在西藏的一些工作经历,我深知他的不易。李力人在西藏,心系母校,每当西藏有重要的工作岗位招聘毕业生,他都会电话或微信及时告诉我,让我转告民大的同学们。在我心里,对李力和众多扎根西藏的同学们有浓浓的祝福、有满满的期许: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万水之源,巍巍青藏,书生报国,看我民大。

辅导员闫妍寄语

印象里李力很安静,他是2004经济学班的宣传委员,班里的宣传稿件都是他一手负责,每次都是认真完成。他学习刻苦努力,善于思考,成绩也很好。斯文的他内心里蕴藏着一股力量。我清楚地记得毕业前夕我在办公楼遇到李力,问他去哪工作。他愉快地回答:“去西藏。”我问他怎么想去那么远,他说一直想去锻炼一下。转眼间,当年踌躇满志的青年在西藏一待就是七年。我不清楚他在高原吃了多少苦,但我知道他的选择对西藏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从李力身上我相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是一句空话。国家发展需要像李力这样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年轻人奋勇当先。此去经年,无限荣光!

图/2007年河北实习

图文编辑 | 张崇敏 王溯寅

责任编辑 | 马昕

下一条:马智渊:奔波在扶贫第一线的先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