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基本情况

经济学院1986年获批政治经济学硕士点,1994年作为民族学二级学科民族经济博士点开始培养博士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07年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211”、“985”、“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等学科带头人,有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等中青年骨干。学院目前已经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金融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1994年以来,已培养近300名博士生,部分校友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领导和英才。

学院教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北京市、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获国家精品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等;主持近10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

近五年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历史研究》《求是》《民族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不少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被SSCI、SCI收录;出版著作200余部,其中《中国经济热点》系列、《中国经济学发展报告》系列、《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等已成为亮点。

近五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9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38项,承担横向课题13项,年均经费达300余万元。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等一批优秀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等。

有国家民委研究基地,国家民委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中南半岛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扶贫研究院、中俄能源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有“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论坛”“中国兴边富民论坛”年度论坛。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获李克强、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学院已在民族地区建立26个基地;对全国100个民族村庄(覆盖了55个少数民族)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对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形成拥有40000多个样本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数据库。